“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过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倡导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阅读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殿堂,肩负着推广阅读、传播文明的使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文化地标,更应该是大学校园的文化高地,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资源推荐,引导当代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阅读推广部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受到网络资本的影响,在书籍的选择上往往偏向于微信或者短视频的推荐和介绍,而这种推荐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准确性,高校图书馆应该在纷杂的资源中挑选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书籍、视频等文化产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网络上出现的一个热点话题人物—上野千鹤子,上野千鹤子是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女性主义的推动者,上野千鹤子抓住女性想要被理解、被尊重的特点,撰写了多部关于女性主义的书籍,她在她的书籍《厌女》中从各个方面描述了社会对女性的恶意,得出这个社会对女性厌恶的事实,而女性在阅读这本书籍时,会代入自己的一些经历,感觉在这里得到了理解,从而对她推崇备至。但是,她的书籍是基于日本的文化基础和现象撰写的,与我国实情有极大的不符,她的作品诱导我们站在日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上野千鹤子的思路就是:我想让你看到什么,讨论什么,我就往我希望的方向告诉你“事实”。当学生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之后,就会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对于我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女性有了偏颇的概念。
其实,看看我们国家,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专门出书的女性主义研究者,我们有的是在平凡岗位上闪闪发亮的女性,比如申纪兰、张桂梅等优秀女性,她们用行动来诠释了一个优秀女性的成长过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像高山一样的张桂梅老师。
我们常常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我们应该如何树立呢?怎么样的三观才是正确的呢?我想这个例子就可以诠释我们所做阅读推广的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榜样、文化信仰、文化自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许多外国文化也纷至沓来,让我们本土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现在出现的毒教材、日本风情街等文化现象也在侵蚀着我们的青少年一代。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战争的排头兵,应该警惕这种现象。阅读推广部老师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榜样、坚定文化自信来夯实我们的文化基础;通过在微信公众号设立【人物】专栏让同学们了解本土英雄、通过介绍新一代涌现出的八一奖章获得者,让同学们树立当代中国榜样,同时积极弘扬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认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发展,认同中国的文化之根,从而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困难,学生觉得文化自信内容太多、太大,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与自身无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将树立文化自信的工作做小做细,从身边开始做起。
我们首先引导学生从学校开始,了解校园文化,感悟学校精神,为此,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文化专栏,详细介绍了我校校园文化的标志—经济学家雕塑长廊,通过一个个经济学家的生平介绍,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们作为经济类学校的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的发展中也必将大有可为。慢慢的,在学生接受并熟悉了这种模式的情况下,我们由小及大,找准契机,又推出了人物专栏,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功勋》,向学生详尽的介绍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在文章中介绍各位英雄的生平、典型事迹。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传递革命精神,让学生读懂榜样人物的卓越所在,读懂榜样人物的崇高精神和时代价值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既要认识英雄,了解英雄,更要学习英雄。我们还陆续推出了抗疫英雄系列、七一勋章系列等英雄人物,让同学们在文字中感受榜样的力量。
同时,我们就当下的节假日、纪念日、文化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以这些纪念日为契机,撰写热点或主题推文、制作抖音,讲述历史事件、讲述中国好故事、介绍中国优秀人物,树立时代榜样。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专题推文同步介绍相关馆藏图书,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工作中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那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最正确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思想形成可以窥见端倪。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了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明确指出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和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结合起来就是对高校图书馆这个特殊的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一直关注我国的文化建设,并且越来越急迫,主要是因为我们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被侵蚀,比如现在人们结婚几乎都是婚纱和西服,其实我们传承几千年的凤冠霞帔才是隆重而精致,我们现在大学里面随处可见的都是西方人物雕像,但在西方的大学里面,几乎看不到中国的圣贤,更不用说潜入中小学教学中的“毒教材”,到前一段在沈阳、苏州出现的日本风情街,再到南京玄奘寺庙,供奉着日本甲级战犯的牌位,以及被骂上热搜的夏日祭活动等等,其实中国的文化战早已经打响。
中国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但我们在吸纳并存的时候一定要守住我们的文化之根,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作为高校图书馆,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有严谨的辨别能力,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择善己者用之,去其糟粕。牢记把繁荣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图书馆人在文化争夺战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正是站在最前线的战士,我们既要做,也能做为他人负重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