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每逢中秋,图书馆理工分馆就会翩翩飞来校友们的祝福,他们承载着对母校的眷恋,以及在理工分馆耕读的美好回忆!记得有首歌中唱到“你还记得我,我就还在这里”“当一个人离开了这里,人们还常常提起他们,念着他们的好,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法!”每当收到真挚的祝福时,也是馆员感到人生价值感满满的时候!
有人曾评价:高校图书馆分馆就是被边缘化了的机构,存在感极低……这个世界或许误解太多!我校理工分馆虽小,却和总馆有相似的功能,如借还书、师生咨询、阅读推广、深入院系服务等等。分馆自成立以来,也先后承载了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法学院等相关院系的藏书变迁,同学们曾评价:“老师没少搬书垒长城哦”!
师生教研的学科服务点
“还是图书馆工作做得到位,服务意识强!”理工分馆经常会收到老师们的夸赞,还有来自云端的由衷感言:“老师您真nice!”,“老师您真是神来一笔”,“多谢,我马上去抢知网的教师节福利呵” ……
在这里,馆员与读者成了好友,他们尽心为教研提供辅助,例如:有的老师需要下载外文文献,有的老师需要寻找馆藏以外的图书,有的老师需要查他们的借书册是否超期等等,他们会直接给馆员WeChat;有的老师没时间去总馆借书,直接QQ馆员帮他们预约借书,以便下课后即可直接来分馆拿书等等。此外,理工分馆还在发挥着总馆的“还书点”作用,也因此多次收到感谢。
在这里,分馆深谙师生需求,充分发挥着深入院系的地利。据了解很多老师因每年辅导学生学术写作而大费周章,馆员们就响应师生的迫切需求,及时推介学科服务部的《论文写作规范与文献搜集》等讲座,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和好评。虽然这些服务入微,却很贴心细致(如下图)。
在这里,每学年馆员还会根据情况把常来分馆的学生建个微信群,以便分享图书馆的学习科研等资源或者在去总馆开会时,提前在群里发闭馆温馨通知等等。
本科生成长的栖息地
记得那年中秋节前,马雪莉老师正在理工馆内检查岗位安全问题,为假期工作做准备,突然嗅到一阵袭人的香甜,是窗外的桂花,不是???随着门吱呀一声响:“老师节日快乐!”捧着鲜花的学子正向她走来,“花是我自己做的,但花束很难包,所以去花店包的,第一次自己动手做花,希望老师喜欢!”接到花束,当读到贺卡所言“感恩您一路教诲”,特别是那句“心有所向,平凡的日子,也会泛光”,顿时马老师眼中溢满泪花!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刻地感受到满满的拳拳之意,如果说生命中有许多感动,那么这次感动又一次开启了理工分馆美好的一天!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年都有发生,每一个场景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记得这位同学刚来理工分馆时,眼中流露着怯怯的神情,因马老师和蔼温暖的微笑,她便开始了在理工分馆长达四年的大学生涯。从一个懵懂少年,到立志考研,成功上岸,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哦!经了解她父母健康欠佳,经济拮据,随着馆员的鼓励引导和适时的接济,她也从入学时成绩平平,经过努力加上高效学习方法,成为班级综合成绩NO.1,并拿到了一等奖学金;自古雄才多磨难,新冠疫情,影响了她考研正常发挥,也有风雨也有晴:“老师我没考好,对不起几年来您对我的关照”,经过几番开导:“人生都是要承受几番磨砺的,当年我考研也是经过两次才上岸的……”,她又扬起了二战考研的风帆。每当她提及:“大四离校时,馆员还帮她校外租房考研,当年因疫情影响,校外的车不能进来托运行李,馆员开车帮她托运行李到住处时,她总是感动到哽咽……
来分馆的师生们很多都成了忘年交的挚友,例如:当听说某院学生考研初试成绩优异,她会寻找该生帮在分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经验分享;当有些学生准备考研复试时,倾诉面试困难,馆员会动员在馆自习的硕士,帮他们修改中英文自我介绍,组织他们进行面试模拟等。这类活动一来丰富了在读硕士生的阅历,二来增强了复试生的自信,同时也搭建了他们友谊的桥梁。
记得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长博尔赫德在《关于天赐的诗》中感慨到:“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来这里的读者也有同感:“老师,这里是我们课余最想来的地方,不仅资源宝藏免费,囊中羞涩也不必担心,还有知心老师的温暖关爱,就像一片书香四溢的桃花源,没有高低贵贱,没有戒律清规!”
硕士生淬炼的启航站
今年中秋,分馆有耕耘亦有收获。“老师,祝您中秋节快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点滴教诲,铭记于心”!一些来自公务员、企业中坚力量、在读博士生等校友们的祝福和问候,依然令馆员们在平凡的岗位,感到满心欢喜,并感受着人间真情的温暖!
“老师,这是我同学跟我的聊天记录(见下图)。他在离校前收拾内务时,看到了您在他感冒时,给他拿的板蓝根等药品,还有两袋没喝完,看到后感慨万千,给我拍了个图片发来留作纪念!回想两年来您对我们的关照,在分馆学习的时光,成了我们对母校美好回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是刚毕业的硕士发来的,他们同学经常在分馆学习,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成功拿到了“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证书,有的考上了博士等。分馆时常收到同学们的微信:“老师当年对我们真好,记得经常是17点该闭馆时,老师不忍打扰学习正酣的我们,默默地坚守,等我们学累了,才提醒该去吃饭了……”
记得有一届两个硕士,在校期间,就拿下了“注册会计师证书”。馆员知晓后尽力为他们和学弟学妹们搭建了“注会考试分享群”,学长们的真诚分享,让学弟学妹们受益良多。阳光总在风雨后,有的学生在学习迷茫,心情低落时,会跟馆员倾诉,一番春风化雨似的开导和鞭策:“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能好高骛远;要有一种韧劲和愈挫愈勇的精神……”。同学们经常感叹:“这里是我们淬炼的启航站!”
历届理工分馆人一直在坚守书香育人和深入院系服务的教辅职责。秉承着甘愿做绿叶、为人梯的精神,默默耕耘。他们通过质朴的言传身教,关爱并引领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走向了人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