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徐老师荣休,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在为她高兴的同时,有许多不舍,还有许多不安。
讲什么好呢?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在工作生涯里遇到徐老师这样的伙伴。凡是她分管的工作,她都会主动关注、默默落实。徐老师很靠谱,所以跟她搭档,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相处也很融洽。于是此刻的我也担心,根据概率学的说法,我会不会已经把自己的好运气用完了呢?未来是否还会有好运气呢?
还有,我想对徐老师说声,感谢。感谢你在工作中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也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肯定。这些都是让我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能够得以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养分。
记得在我不会讲解时,都是跟在您的身后,躲着;不会带学生,不会给他们指导意见时,都是您支撑起这个部门。在工作中您从不推诿分内分外,你总会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加言语,然后挺身而出。之后又会在我学会三分,稍有能力时,适时的给我舞台,让我历练,陪我成长。工作中我每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您给与的帮助。谢谢您!
可是我常常忘了,您也不过比我早到这个部门一年啊。
在我心里,徐老师是个非常温暖的人。那种温暖是从和徐老师的第一次交集中就感受到的。那时刚调部门的我承受了一些舆论的压力和质疑。在我内心承载巨大压力而不知该如何融入新的岗位工作时——徐老师传给了我讲解稿,很多的讲解稿。她让我站在她的电脑前并打开文件夹,说“这是以前部门主任留下来的所有资料文档,你有空拿个硬盘考一下……”
短短一句话,好像不带任何感情似的,但是却给了我极大的温暖。那是一种在无助与惶恐时最暖心的支持,是一种接纳。
还有徐老师手写的“校史馆笔记”也是带给我很多温暖记忆的存在。在当时刚进入一个全新领域的我看来,这些学习笔记,是无比珍贵的。就像是一个老中医的家传秘方,竟然就这样给了我。
从那一刻起,我认识到徐老师是一位看似有些淡然、不多言语,但实际上温暖又热心肠的人。
工作中,我亲眼目睹徐老师的一丝不苟、稳重踏实、积极进取。
科协交办的所有任务,只要有1%的机会她就一定积极完成。
在我这个不直管这项工作的人看来:科协是个节奏很快的组织——经常突然发消息,要你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整出一大堆资料,要求提交。我时常在一边旁观,一边吐槽。但徐老师可以在这么多年里,没有抱怨,与他们积极配合,而且关系维护的也很好。
跟科协配合,压力其实是不小的:我曾经去开过几次科协的会,那些成员单位不少都是经费充足,背景强大的大馆:武大万林、华农、白鱀豚馆等。每当坐在现场听他们汇报各种公众服务、展览活动的业绩时,我都目瞪口呆,自叹不如。我常想如果换做是我对接这项业务,可会因为和其他单位差距太大,而选择退避三舍,淡出组织视野了吧。
然而徐老师不是。当时我们没有举办临展的客观条件,她就用性价比最高的展板或者易拉宝做图文类的临展,放到馆门口、放到社区、带去街道等等。我们没有选手参加比赛时,她就去院系宣传,软磨硬泡找院系借一两位同学,培养参赛,然后获得了一系列的市级、省级的荣誉。如此这般去积极完成各类组织或协会下派的各项任务。
徐老师还有一种“跟自己死磕到底的精神”,馆员能力测试线上答题,虽然她没有得过100,没有得过第一,但她每一年都会认真复习,设定目标每天至少答题10套,错题做笔记,刷题,后来题目一闪就能知道答案,做到复习时得100分,连续几十套都得100分,但不知为何在正式答题考试时总会出现几道复习题库里没遇过的新题。后来她心灰意冷,心里早已不抱希望,但每一年的答题,她都还是继续用最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学习任务。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既然是个任务,总不能做的太难看吧”。于是因为这些,我认识了一位死磕到底的徐老师,又因为她,我也慢慢变成了一个更有使命与担当的人。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不断地被自己遇到的人所感动、所改变吗。感谢徐老师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一起共事的最后一周,徐老师又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善始善终”,对待工作要善始善终。
徐老师总是淡淡的说话,我想这或许是知识分子特有的优雅吧。有一天她淡淡的跟我说:“以后别人来了要什么资料都在电脑这个文件夹里找。”
各种类型的资料被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而且还有很多是她刚来湖经时从原单位博物馆带来的影音资料,那些资料都是徐老师日常累积的珍贵资料。正是这些资料,将我们湖经博物馆领入科协、博物馆协会的大门,向大家描绘了那个全新的科普竞赛的赛道,带领我们摘取了满墙的荣誉。
与此同时这台电脑上的开机密码也取消了。
最后的一周,徐老师还为我馆向自然博物馆协会提交了入会申请。我曾疑惑已经是徐老师在岗的最后一周了,还要加入吗,但徐老师觉得有益,我也就只能随她了。
在这件事情上也有一个令我动容的故事:因为徐老师马上就要退了,于是联系人只能是我了。一天晚上我接到对方协会电话,让我补一份资料。第二天上班,我一边向徐老师请教这项业务,一边准备提交。而徐老师呢,她一边淡淡的慢条斯理的向我详细介绍着情况,一边递给我一张纸,让我签字。原来徐老师已经填好了这份资料,然后她拿给馆长签字、交办公室盖章,发给了对方。看着这张纸,我想:这可能是徐老师在岗位上,为博物馆提交的最后一份材料吧,一直奋战到荣休前的最后一天。
这就是徐老师,她有责任,有担当,她有自己对人生的信仰。
我问她:这份资料你干嘛还填呢,我准备自己填的。她还是和往常一样的温和又理性地回答我:“要善始善终”。
于是从那一天起,我也想做个善始善终的人了。
感谢地话语说不完,徐老师谢谢您与我同行,伴我成长,谢谢您延期退休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我也很惭愧。我从2月份开始对您唠叨,让您延期再多陪我一段时间。然后本已办好所有退休手续的您,又开始办延期手续。期间跑了无数次人事处、社保局,每周都在打电话、填表、办手续。就这样被办手续折腾的一个月,过去了。辛苦您了,谢谢您又多陪我在展馆部待了一个月。忘了是哪一天,我有些不舍,您还是淡淡的对我说:时间到了,总是要离开的。您从不说感伤的话,却总是用最无声的方式给我力量。我觉得很温暖。
怎么说呢,想说的话真的太多,但我想也没必要一直说下去,因为我们还可以常联系,不是吗。等您在新的环境里混熟了,还可以带我去玩,不是吗。
感谢您总是提醒我:该站起来走动走动了、该喝水了、该去做个八段锦了、记得关展厅的灯、记得让同学们将自己用完的话筒收好放在袋子里再放进柜子里……我想告诉您这两周您不在,虽然真的不习惯,但我基本上都有去做操了……我也会继续在岗位上努力,和我们的同学们一起努力,守护好您曾经守护过的这方土地,我们文化的殿堂。
心中纵有万般不舍,惟愿您今后的日子,充实美好,顺遂平安。徐老师您的言传身教,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会照亮博物馆每一位与您相处过的学子和他们前行的路。
(供稿人:展馆部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