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8日,我来图书馆报到,早上从侧门入馆,行走不多时,耳听身后侧门吱的一声响,回头一看,一位衣着简单,几许色彩,风尘仆仆女性工作人员映入眼帘。顿时心生诧异,图书馆本休闲之地,如何有脚下生风,头上曳云的行者呢?不一会儿,馆领导给我介绍工作环境,并现场确定帮带我的正是此人——李晓梅,读者服务部四楼副主任,她现虽已从图书馆光荣退休,但其深耕书海的热忱、勤勉尽责的工作风范,持续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面对携带新人的任务,李晓梅主任没有丝毫迟疑。上四楼后,脚不沾地地带我熟悉期刊报纸、书籍排列、电源开关等日常事务。全程没有多余的话,说的都是工作的细节与要点。后来得知,五楼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籍,正是几年前,李晓梅老师刚上任时,带领大家从一叠叠盖满灰尘的书堆中逐渐清理上架的。工作量之大,任务之艰辛,忆者至今回顾时仍感叹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展开,我对她的工作风格也渐渐熟悉起来。
勇踏荆棘,丘壑尽为通衢
晓梅老师作为四楼、五楼的负责人,各房间、各角落的储存物及其状况已然十分熟悉,包括钥匙等细事也了然于心。所以,每当不期而至的工作来临时她都能得心应手,似乎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
“服务育人、文化育人”是图书馆的工作重点。馆领导多思善断,决定将尘封多年过刊挑选出2万册,开展一次面向全校生的过刊赠送活动。这一临时重大任务毫无例外地落到晓梅老师身上。她将文学、音乐、摄影、旅游、地理、经济、管理等师生关注度高、实用性强的期刊类别作为重点遴选对象。然而,要在堆积如山的十几万册过刊中,仅用短短一周时间完成2万册的筛选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靠什么来完成这项任务呢?靠决心,靠责任感。尽管晓梅老师感冒,浑身难受,但依然身先士卒,率楼层馆员及勤工学生全部上阵,干得如火如荼。有时,大家暂时休息了,她却一个人戴着口罩,爬上高高的布满灰尘的期刊堆,精挑细选……
当任务告一段落,晓梅老师延续以往的习惯,从家里带来各样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橙子等分享给同事和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庆祝工作的成果,分享劳动的愉悦。她的眼里心中装的满是读者的渴求,那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份使命感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蜀鄙二僧的故事,我们耳熟能祥,但在生活工作中却并不是人人做到。晓梅老师组织的赠刊活动,从头至尾,完美地演绎了这个故事。
策蕴于心,万事皆成局
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心对了,世界就对了。
离退休还有一年时间,晓梅老师便以高度的职业敏锐性提前谋划起交接班事宜。她深知,平稳过渡不仅关乎工作延续,更是图书馆精神传承的重要契机。工作中,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的严谨作风,将日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主动向上级提交申请,建议安排新任主任提前介入楼层工作。凭借这份未雨绸缪的前置思维,晓梅老师为工作交接预留了充足缓冲期。在新任主任到岗后的磨合阶段,她化身“引路人”,积极分享经验,将潜在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顺利完成工作交接与精神传承。
事实上,工作过程中并非没有问题,但晓梅老师能做到从容不迫。
2023年初,为了让考研考公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考试经验及贴心关怀,馆领导决定筹建备考园地宣传栏,并将任务委派给久经考验的李晓梅老师。时间紧,任务新,晓梅老师查资料,访同行,咨同事,很快拿出文字版方案,同时组织四、五楼馆员在休息室开会讨论,分工合作:洪莲花老师收集上岸学子信息,夏宇老师提供调查问卷,吴思颖老师负责文字润色,还有翁菊梅老师,何晟老师,陈丽娟老师,邓长凤老师,陈萍老师均参与其中。信息照片收集,内容分类排版,打印裁剪上墙等工作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整个过程,晓梅老师穿针引线,反复讨论,一件从未做过的事就这样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而且模式成功复制到下一年。
晓梅老师工作从不讲条件,在她看来,图书馆就是我,我就是图书馆,所谓问题是假象。与同事、学生的交流时,她总是轻声轻语,面带笑容,而提出问题时,已胸有成竹,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初具雏形了。人们说:强者活在事情中,弱者活在情绪里。晓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活脱脱的生活的强者、事业的王者。
晓梅老师的说话语言也有特色。当事情发展的结果不如预想的效果时,她常说:“搞个鬼呵!”其实,她不相信鬼,在信仰上既不虚无,也不怀疑。但她的过人之处,是能把“鬼”召唤出来,让“鬼”载着她当时不愉快的情绪,驰向积思河的微波里,洒进樱花谷的芬芳里。第二天,又以崭新的面貌开始工作了。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图书馆各部门与晓梅老师有工作往来的馆员很多,感受不到她身上些许的松懈与怠慢,相反,总觉得她是那么谦虚、那么专注、那么贴心。作为一个负责人、一个育人者,她甘于平凡,永不言难;甘于淡泊,永不言弃;甘于奉献,永不言败;总是在未知中觉察,在临界点行走,在坚持中死磕,在点点滴滴中,恰到好处。
又是一年春光到,今年校园里的梅花与往年不同,红得特别浓烈,特别嫣然!
审核人:周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