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河北经贸大学汇报厅的舞台上,当评委宣布我们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那一刻,三个月的疲惫、焦虑与坚持突然化作一股热流涌上眼眶。作为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研一学生,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以队长的身份,带领团队走过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征程,这份荣誉,承载着太多的汗水与坚持,凝聚着整个团队的智慧与力量。这场比赛带给我们的帮助,早已超越了赛事本身,融入了学习与成长的方方面面。
以赛为镜:信息素养的深层内核
“搜知杯”以“信息搜索·知识发现·价值创造”为主题,赛题设计直击财经学科核心,设置线上答题、分析报告撰写、现场展示汇报等多个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本届大赛创新性地引入AI工具应用环节,重点考察选手的AI素养,充分彰显了赛事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备战国赛的一个月里,每周4小时的限时训练堪称“魔鬼考验”,却也实实在在提升了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记得第一次训练时,我们检索策略混乱、数据分析浅显,PPT排版也不尽人意,在信息的海洋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但在一次次实操中,我们逐渐熟练运用知网、EPS等数据库,还学会了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做文献分析,从最初面对海量信息的手足无措,到后来能迅速锁定关键资料,这种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的提升,让我们在学术研究中也受益匪浅。
我们学会了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提炼关键线索,将杂乱的数据整合成系统的分析。在应对财经类赛题时,我们会先拆解核心概念,再结合不同数据库的资源,形成“数据支撑+理论验证”的完整逻辑链,这种思维方式也被我们运用到了日常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中,让我们处理信息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决赛攻坚:多维协作的力量图谱
作为队长,我深知肩上责任之重。从绘制文献共现图谱到逐字打磨汇报讲稿,每一次深夜鏖战都是对专业能力的淬炼。高压下,我学会用结构化思维拆解问题,用可视化工具提升表达效率。我负责的信息检索部分内容繁杂,需要学习新软件,但这也倒逼我快速掌握了相关技能。而PPT展示作为我的强项,我便卯足劲在汇报中展现团队成果,把熬夜改稿的思考都化作流畅的表达。这种在压力下的自我突破,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自信。
从校内赛到全国总决赛,团队始终是破局的关键。我们和本科生组结成“互助联盟”,共享检索策略和PPT模板,为备赛奠定了资源基础。决赛前夕,分工更精细:有人专攻检索,有人精修图表,有人打磨讲稿逻辑。记得全国赛限时创作那天,4小时内大家大脑飞转,把知识和创意融进报告;晚上老师们还来酒店指导到深夜,我们一起改稿到凌晨,这种协作不是简单分工,而是思维的同频共振。在团队协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如何沟通协调,如何在压力下互相支持,这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备赛路上,图书馆老师的指导是最坚实的后盾。出发前,图书馆全体领导为我们举行壮行会,为我们的出征加油打气,让我们倍感温暖,更坚定了信心。针对我们的汇报内容,学科服务部的老师还会逐字打磨我们的讲稿,从学术表述到肢体语言都细致调整。老师们不仅传授了我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如何不断追求卓越,他们的指导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荣誉背后:超越奖杯的成长馈赠
领奖台上的奖状很轻,承载的成长却很重。那些在图书馆改报告的夜晚、高铁上背讲稿的碎片时间、和队友互相鼓励的拥抱,都成了比奖杯更珍贵的勋章。这场比赛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国家级荣誉,更是在压力下保持清醒的方法、对团队协作力量的理解,还有对自己潜能的全新认知。
我们懂得了信息素养不只是检索技巧,更是在信息洪流中提炼洞见的能力,是和同伴把孤独求索变成温暖共进的过程。这种信息素养的提升,让我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不再迷茫,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当我们载誉归来,图书馆的灯光依旧在深夜长明。这束光曾照亮我们奋战的日夜,更让我明白:在数字时代,以信息素养为舟,以团队协作为桨,才能驶向认知海洋的更深处。大赛落幕不是终点,而是终身学习的起点。信息素养大赛给予我们的,是终身受益的能力和品质,这种能力将伴随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供稿人:彭梦琦 金融学院 金融YZ2432
审稿人:周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