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第一班的同志们调拨了多少册?”
“有2100册,已经全部上架完了。我们这班要加油呀,争取超过第一班!”
“好嘞!加油加油加油!”
“还要注意,每扫描一册都要看看,别出错,别漏掉了……”
在凛冬的寒意中,灯光幽暗的密集书库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读者服务部的馆员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几万册剔旧图书的调拨和排架工作,仿佛一场无声的战斗正在悄然打响。分类拆包的同志们用书车一趟趟地从堆积如山的图书里,费力的将图书运输拆包;调拨和分配排架号的同志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一册册地仔细扫描、一册册地认真检查,生怕出现丝毫差错;上架的同志们齐心协力,将一车车的图书搬运上架。最高处的几排书架,还需要搭着梯子,小心翼翼地将厚厚的书本归置到书架上。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每一个眼神都流露出一种专注和认真,每一张笑脸都展露出同志们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
这是发生在天气寒冷的2024年12月,图书馆密集书库里的一幕。为优化馆藏布局、提升读者服务品质,读者服务部集中开展密集书库调拨排架专项工作。面对此次任务,读者服务部全体馆员们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他们不畏辛苦,齐心协力,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调拨图书40299册,分配排架号和上架图书44152册的任务。不仅为师生打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借阅环境,也为图书馆空间资源科学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工作的顺利完成,正是图书馆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攻坚克难,以“愚公精神”扛起责任
随着读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图书馆密集书库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书籍,由于空间有限,很多宝贵的书籍无法与读者见面。为了更好利用馆藏空间,让图书上架,读者服务部主任带队,各楼层馆员齐上阵,不惧任务重、环境脏的挑战,开展图书拆包、调拨、分配排架号、搬运、上架工作。此次密集书库建设工作旨在优化馆藏结构,使堆积在库房内的打包图书得以早日与读者见面,提高书籍的利用率。
老师们以“愚公移山”的毅力,采取分组协作、分区推进的方式,逐层逐架完成图书清点与迁移。工作现场,全体馆员身着工作服,佩戴防护装备,先对堆积如山的书籍进行拆包处理,拆出的书籍再逐一进行调拨,这是一项既繁琐又耗时的任务。然而,馆员们凭借着耐心与细心,认真仔细地将书籍调拨避免出错。
接下来,馆员们根据密集书库的书架编号,给图书分配排架号,每本书对应不同的架号、排号,为了充分利用每排书架的有限空间,老师们需要准确估量出每排所需书本,防止过多或者过少。
在调拨、排架工作完成后,馆员们还需将整理好的书籍重新上架。他们按照新的布局与标识系统,将书籍一一归位,确保书库的整洁与有序。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馆员们的体力和耐力,更彰显了他们对图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密集书库的日光灯管蒙着经年的灰,在狭窄过道显得格外昏暗,书库最深处,王海老师正一手扶着铁质爬梯的横杆,一手托着厚厚的图书塞进书架,衬衫后背早已浸出一片深色汗渍。“这是最后一车了吧。”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一把接过翁菊梅老师递过来的近十本图书,这些年代久远的书籍,每本都裹挟着陈年纸张特有的潮湿霉味和厚厚的灰尘。王海老师用力抓握图书的手臂青筋暴起,汗珠顺着脸颊滚进衣领,铁梯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吱呀声,不禁让人多出几分担心。
馆员老师队伍里,以王海、李俭、方家平老师为代表的男老师们主动承担起了搬运上架这些需要体力的工作。体现了读者服务部的老师们团结互助、不怕苦、勇担当,面对“硬骨头”有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
科学统筹,为空间优化注入新动能
此次调拨排架工作不仅是对馆藏纸质资源的深度整合,更是图书馆空间功能升级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规划密集书库布局,缓解了阅览室内书架少与书籍逐年增加的矛盾,增添了书库的美观度,也节约了书籍查找时间。一位参与工作的老师表示:“图书排架看似简单,实则是系统性工程。我们既要确保每一本书精准归位,也要为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预留空间接口。”
调拨工作开始的初期,读者服务部的老师们对调拨和排架业务是边学习、边纠错、边总结、边突破。密集书籍调拨图书的电脑年代久远,运行速度非常慢,从扫描枪扫上条形码到电脑读出数据、上传数据到记录数据,每本书都需要好几秒甚至十几秒的时间。刚开始,老师们不熟悉设备,扫描速度过快,出现了好些图书漏调拨、漏给排架号的情况,图书信息未调拨到密集书库、分配排架号出错、有限的书架空间被多排出的图书占用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
易芳、吕肖肖、杨帆等老师主动请缨,毅然投身到艰难的调拨书籍纠错的工作中。密集书库的灯光昏暗、书架紧密,几位老师分工协作,有的拿着手机用闪光灯当手电筒,有的爬上梯子去一本一本的查看书架。书库中大量书籍因时间久远,标签模糊不清,有些书本甚至需要老师们抽出来查看清楚后,再插放回去。密集书库书架排列紧密,仅仅是爬到高处,抽书插书的过程,对于女老师来说都格外辛苦。长时间的弯腰、蹲起,让老师们的腰椎和膝盖酸痛难忍。但是老师们没有丝毫抱怨,相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纠错工作。
读者服务部的老师们深知此次调拨排架工作对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个人的辛劳置之度外。尽管时间紧、任务重、环境差,但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与挑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服务育人”的初心,为图书馆迈向智慧化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显担当
在近五万册图书迁徙的战场上,处处跃动着党员同志们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和使命,成为此次调拨排架工作的坚实堡垒和先锋力量。
对着繁重的体力工作,党员同志们勇于担当、团结同志,照顾着身体不好的老师,体谅他们常年受腰椎前盘突出、膝盖疼痛等病情的困扰,主动将调拨、运输的相对轻松工作留给他们,而自己则毅然承担起排架上架这些需要大量体力和不断蹲起的繁重任务。每一次蹲下站起,都是对意志的磨砺;每一本书的摆放,都饱含着他们对工作的执着与担当。
在年底放假前的关键时刻,以各楼层主任为代表,党员同志们迅速组成了四个突击小组。时间紧、任务重,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在短短四天的时间里,带领各小组普通馆员高效地完成了一万多册图书的调拨、排架、上架工作。每个小组的同志们热情高涨,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员同志们吃苦在前,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他们用汗水和心血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空间优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为读者打造了一个更加优质、高效、舒适的学习和阅读环境。他们的作为,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图书馆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断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
服务升级,打造师生“精神粮仓”
密集书库调拨工作,让利用率不高的图书重新返回书架,标识明确,师生可通过检索系统快速定位所需文献。这项工作不仅增加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延伸,更是高校图书馆从“以藏为主”向“服务优先”转型的重要支撑。读者服务部主任程水英介绍:下一步读者服务部将结合师生需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推进“微服务+实体端”双轨协调服务体系,我们希望通过细节服务传递温度,让每一位走进图书馆的读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让图书资源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近五万册图书成功调拨排架的背后,是馆员老师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辛勤付出。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琐碎繁重的工作转化为服务育人的生动实践;用汗水与坚持,把平凡的工作变成校园文化建设中熠熠生辉的篇章,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这座“精神粮仓”的焕新,正成为湖北经济学院书香校园建设的有力注脚,助力莘莘学子们遨游知识海洋,用墨香书写梦想。
审稿人:周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