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生之学论修养与美学”真人图书馆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20-11-23浏览次数:329

1119日下午3时半,第20期真人图书馆活动在图书馆二楼倍阅·书香语林店举行。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更好地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图书馆邀请到我校台湾籍老师,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许清原作了主题为“从生生之学论修养与美学”的讲座,从中国“生生美学”的思想和大家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元素。


许清原,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博士,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老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环境艺术设计、禅学与艺术。他曾带领我校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团队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和公共艺术景观的规划设计,其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内多个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奖。

讲座伊始,许清源老师对《周易》中的“生”的概念及“生生美学”的意义做了详细的阐释,并从“易”、“道”和“生”的关系出发,阐明《周易》中的“生生之美”是自然美的一种表现,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处于“生生”之中,是万千世界自身、万物的生存之道,兼具自然美和生命美学的意义。“生生之美”包括了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的内涵和规律,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生生之美”作为美学思想的起点和归宿,赋予人与自然更多的生命意义。而学习美学,能够使我们从本质上认识人类产生美感的根源,帮助我们更自觉地按照美感产生的规律追求美、创造美,不仅有助于专业学习和工作,而且能触动我们进行创造性研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作为参与校园生态林公共艺术景观规划设计的负责人,许清原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我校栖凤林、香涛林、芳华林和时光林四处生态林的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灵感和寓意,让大家从时间流动中感受校园生命力的愿景,向大家传递了校园文化建设之美。

分享会上,许清原老师分别从甲骨文、周易、道家、儒家、中医等角度对“生生之美”的内涵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讲解。其中既有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也有中国古代思想的现代美学发展新成果。在谈及不同学派的美学思想时,许老师结合各个学派的思想文化,让大家既感受到独特的美学见解,又领略到不同哲学思想之中的人生真谛。

许清原老师还带领大家深入分析多幅传统国画、经典书法作品的意境,如齐白石的虾图,以其“为百鸟传神,为万虫写照”的精神,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又如流传至今的经典山水画,作者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传统文化里,没有“美学”一词,但处处可以见到“美”,真正的美从来不是苦苦寻得的,而是在生活纯净的细微末节处,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感悟生命意趣,提升人生境界。

许清原老师将现代人的生命处境比为“人在江湖”,实践“生生美学”如同修练功夫,以雄健深广的生命境界逍遥于江湖。许老师谈到,天地的无穷生机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一个困难的出现很可能预示着新生命的出现,生命是永远有出路的,我们要永远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化苦难为生命的动机。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生生之美”、如何提高审美修养等问题踊跃提问,许老师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

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审美能力,许清原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学习美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并结合自身的审美实践和审美体验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二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明辨美丑善恶的界限,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胸怀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的能力;三是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寻找,掌握审美活动规律,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许老师精彩的讲解和图文并茂的PPT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帮助大家收获了丰富的美学理论及人生哲理等知识。活动圆满结束,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由图书馆和倍阅·书香语林店联合举办,非常道人文讲坛承办。此次活动加深了在场师生对“生生之美”内涵的理解,引导大家增强追求美、创造美的自觉性,提升审美体验水平和审美判断能力,以生生不息的美学精神探寻生命的活力。